财讯中国

美国基因编辑技术热度不减可避免DNA双链断裂 公共卫生事件引发关注

来源:科技日报 2020-01-08 10:28:17

基因编辑技术热度不减,且不断取得新的突破。麻省理工学院—哈佛大学博德研究所张锋团队发现了第三个可编辑人类细胞基因组的CRISPR-Cas系统——CRISPR-Cas12b系统,相比Cas9,其对靶序列具有更高的特异性;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杜德纳团队则开发出小型CRISPR基因编辑工具CasX,其很可能成为Cas9的有力竞争对手。

在基因编辑技术突破方面,博德研究所团队研发出的先导编辑技术,可避免DNA双链断裂,原则上可以修正89%的人类已知致病基因变异,未来可期。

在基因编辑辅助工具研发方面,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和克莱蒙特学院凯克研究所合作团队将基因编辑技术与纳米电子学相结合,创造出新型手持设备“CRISPR-Chip”,可在几分钟内检测出特定基因突变,或会成为推动基因编辑技术发展的利器。

在基因编辑技术应用方面,乔治亚大学研究团队首次将基因编辑技术用于爬行动物,利用CRISPR-Cas9创造出白化小蜥蜴;坦普尔大学和内布拉斯加大学团队开发出一种联合疗法,尝试将药物治疗与基因编辑技术结合,杀死小鼠体内的艾滋病病毒。这些应用尝试表明,基因编辑技术的潜力仍有待开发。

美国科学家在细胞、蛋白质等领域的科研成果也十分丰硕。发现了新的细胞燃料输送途径,增进了对烟酰胺单核苷酸输送机制的理解;首次在细胞外“重演”了细胞分裂,进一步洞悉了细胞日常活动的物理过程;鉴定出了会改变药物活性的细菌酶,确定了二者间的因果关联;找到了细胞外烟酰胺磷酸核糖转移酶,发现其具有的“返老还童”作用……这些发现增进了人类对自身疾病和衰老机制的理解,将进一步推动生命科学的发展。

艾滋病研究方面,不仅在艾滋病病毒相关命名准则发布19年后首次确认了一种新毒株,还找到了消灭患者体内隐匿的艾滋病病毒的潜在治疗靶点;埃博拉病毒研究方面,在人体细胞中发现抗埃博拉病毒的蛋白,开发出可对抗所有已知埃博拉病毒的实验性药物MBP134。

2019年,美国还发生了两起严重的公共卫生事件。上半年的麻疹疫情,让人们开始关注疫苗政策的重要性;下半年的电子烟相关肺病风波,则引起关于电子烟安全与否的讨论。

标签:基因编辑热度不减公共卫生

相关新闻